字體大小  
字型大小:小| 字型大小:中| 字型大小:預設| 字型大小:大| 字型大小:巨
檢索  
相關文章
首頁 > 認識早療 > 相關文章
 
孩子,你(妳)為什麼不說話?
101-05-24 | 本中心

孩子,你(妳)為什麼不說話?

如何提升孩子的口語能力

高雄市早期療育綜合服務中心
李亞澄語言治療師

首部曲

說話,需要各種口腔肌肉的配合:抿唇、嘟嘴、鼓頰、露齒笑、吹氣、吞嚥、舌頭上下左右移動…等。換句話說,如果孩子說話不清楚,極有可能是因為某些口腔構音器官的肌力不足、靈活度不佳所致。以下提供口腔器官的肌力及靈活度活動,期能幫助孩子口語能力的提升:。

一、雙唇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  1. 上下唇內縮閉合,再瞬間用力張開,發:「吧」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2. 嘴唇塗口紅印,蓋在鏡子(白紙)上,變化形狀及大小。
  3. .噘起嘴唇說:「嗚」,拉開嘴唇說:「伊」。重複交換說:嗚-伊-嗚-伊-嗚。
  4. 以淺平湯匙裝黏稠狀食物,誘發(或以手協物)上唇閉合刮下食物。

二、舌頭

  1. 將巧克力或蜂蜜等喜愛的食物,沾在兩側嘴角,誘發舌頭左右伸舔。
  2. 將海苔黏在人中處,誘發舌頭上抬伸舔。
  3. 將小番茄、葡萄或切丁水果放入口中,以舌頭輪流兩側互推。
  4. 捲舌做馬蹄聲。

三、顎

  1. 1.嘴巴張大再閉上,讓上下牙相碰出聲。
  2. 逐漸提供較堅硬大塊的食物,讓孩子張大口咬下。
    如:整顆蘋果、雞腿。
  3. 增加咀嚼運動,如:提供軟糖、蒟蒻或肉乾等食物。

四、吹氣

  1. 將食指至於嘴前,作不要說話狀:噓-噓-噓。
  2. 吹熱湯、哨子、泡泡、乒乓球等。
  3. 將舌尖置於上下齒之間,慢慢吹氣。

五、其他

  1. 鼓起兩頰左右搖動,做漱口狀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
  2. 使用吸管吃布丁。

二部曲

認知能力和語言能力是密不可分的,認知能力影響了語言理解能力、口語習得,更影響一個人說話表達的內容。許多語言發展遲緩的幼兒,在口語表達能力上明顯落後,父母會以為是孩子的口腔動作有問題,或是不肯說。事實上,這些幼兒常因認知能力不足影響語言發展。

對尚無口語能力的幼兒,我們應當提供適當認知訓練,讓他們先「聽懂」話,將來才會「說」話。許多父母總認為「坐下來」才能學,並且要有教材才能教,對於活潑好動,不肯乖乖靜坐的幼兒,就覺得困擾又憂心。事實上,他們需要的是「做中學」,配合視覺線索、親身經歷以及語言的同時呈現,語言與認知相輔相成,如此的語言習得將是事半功倍。

認知遊戲是隨處可行的,生活中的任何活動、作息、事物,都可成為認知遊戲最佳題材。只要你有時間,加上願意「玩耍」的童心,絕對可以提供有趣又好玩的認知遊戲。

一、 模仿遊戲

幼兒模仿能力的發展,是從動作模仿、物品操作模仿、聲音模仿,仿說語言,乃至仿寫一步步發展。

  1. 動作模仿:與幼兒站在鏡子前,扮鬼臉、皺眉、伸舌、舉手擺腳等
  2. 物品操作模仿:轉開瓶蓋再旋上、曬衣夾(夾上、拆下)、收納箱開闔等。
  3. 聲音模仿:關門-ㄅㄥˋ、電話-ㄨㄟˊ ㄨㄟˊ、車子-ㄅㄨ ㄅㄨ、動物叫聲等。

二、記憶遊戲

正常幼兒之「物體恆存概念」多在七、八月左右發展,當幼兒會尋找被蓋起來的東西,會玩躲貓貓,即具備此一能力。當著幼兒的面分別藏一些物品或玩具,如:櫃子裡擺小車、沙發下塞娃娃、盆栽後面放球等,再給予口頭指示讓他找出。另外,背童謠、兒歌;撲克牌看完後覆蓋,再找出一樣的,皆是記憶的遊戲,如此可啟動幼兒的腦筋靈活度。

三、配對與分類遊戲

當幼兒會在特定的定點尋找熟悉的玩具,代表已具有「記憶」、「物體恆存概念」。糖果分一邊、餅乾分一邊;茶杯和茶杯放一起、湯匙和湯匙放一起;收衣服時依所有者(爸爸、媽媽、幼兒)放置歸位;大蘋果與小番茄分盤放;購物時提自己的點心零食;用餐前的餐具擺放,藉由配對與分類活動,建立幼兒在認識物品後的區辨能力。

四、符號認識遊戲

幼兒對符號的理解能力,是從實體物品、玩具開始,再發展至圖卡及文字的理解。將家中物品、設施以及人物分別拍照,利用魔鬼氈,讓幼兒把相片貼到東西(人物)上,藉由「圖片-實物」→「字卡-實物」→「字卡-圖片」的順序給予,較容易建立幼兒對符號的接收及理解,如此即能擴充日後的學習途徑。

五、順序概念遊戲

在生活中,許多事物都有其順序:要洗澡之前,必先脫掉衣褲;要用餐之前,必先準備食物;要出門前,必先穿好鞋子。較小的幼兒如尚需父母協助時,最好是邊說邊做:××要…,先…再…。待有看照片能力時,以照片記錄流程,使用「故事接龍」的方式,引導幼兒排列順序,亦能邊排邊練習說話。

幼兒學習最大的特點就是「具體化、操作性」。當幼兒在套穿媽媽的鞋子時,就可以親身體驗「大、小」的相反概念;搶著拿鑰匙開門時,因動作不協調對不準,而有因果關係;一起看出遊的照片並共同分享,可以引導幼兒連結過去生活經驗,增加推理聯想的能力。這些經驗很難由「照線描寫」、「連連看」等紙上作業來「教」幼兒,必須藉由一次又一次的操弄、嘗試錯誤、重覆經驗而逐次習得,進而堆砌促進幼兒獨立自主的必備技能。

三部曲

人對週遭事物的理解,是藉由看、聽、聞、摸等感覺器官輸入訊息,再由大腦統整分析、解釋再做回應。幼兒的語言發展歷程是先「聽懂」話才會「說」話。一般對環境中的聲音、語言的理解,有耳朵的傳導之外,更需仰賴大腦已存夠足夠聲音的知識,以用來解碼分辨。所以,語言理解能力是認知能力,語言理解能力是語言發展的基礎。由此可知,一個孩子要會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意圖,就必須有好的聽力,足夠的注意力和正常認知功能。先行提升孩子的語言理解能力,是絕對必要在日常活動中進行的。

一、認識環境的聲音

  1. 跟著孩子的感覺走:說出孩子手邊正在把玩的物品名稱(汽車、電話);說出孩子正在執行或操作的活動內容(開汽車、打電話);說出活動內容的結果(撞到牆壁了ㄅㄥˋ、喂-寶寶在不在?)。
  2. 藉著情境、手勢、語氣與口語同時呈現,以幫助增加語言的理解,如:動物叫聲(喵-微笑說好可愛)、家電用品、天氣變化(轟-手拍胸說怕怕)、樂器、扮家家酒(手拿杯子說乾杯)。

二、聰明的小幫手

  1. 從日常生活中常見之物品開始,如:「拿…給我」。
  2. 對已能正確指認的的東西,提升至功能性指認,如:「喝水的拿給我」、「吃飯用的在哪裡?」。
  3. 已知道名稱及功能用途之後,加入認知性語言,如:「拿大的杯子」、「拿三顆番茄」。
  4. 待會說短句後,可提升至聽兩個指令,如:「我要…不要…」、「先拿…拿…」。
  5. 自日常作息中,尋求孩子的協助,如:「要吃飯了,請幫忙」、「要洗澡了,請幫忙」。

三、說故事高手

  1. 搭配色彩鮮艷之圖片,使用簡單、誇張但緩慢的語氣及表情,以吸引孩子能專心聽故事的發展。
  2. 分段式回顧,為了要確定孩子有注意聽及聽理解能力,可以講了3-4頁後,反問問題,如:小紅帽要去看誰?兔子在和誰比賽?
  3. 利用孩子熟悉的故事或情節,故意說錯,以確定孩子有注意聽及聽理解能力,如:吃蛋糕要唱兩隻老虎。因為家長的糊塗被孩子發現糾正,也會相對提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及成就感。

四、換句話說

  1. 熟悉的作息或互動,變換不同的口語內容,如:吃飯了→用餐了→享受美食了。洗澡了→玩水了→清潔身體了。
  2. 進入語言精熟期後,開始逐次提供較艱澀的語詞,如:餵小豬→存錢→儲蓄。撞到了→車禍→發生悲劇。

因為,幼兒的語言發展歷程是先「聽懂」話才或「說」話。也就是說,語言理解能力是語言發展的基石,而語言理解能力則是「聽覺」為經、「認知」為緯,一起共同建立而來的,若想要有良好的語言發展,經或瑋缺一不可。

終部曲

大多數家長和孩子之間的對話,多是簡單命令式的語句,缺乏完整的敘述。對待口語前期好動的幼兒,大多是:「不可以、不行」,面對口語期自我意識高張的孩童,更是直接果斷的:「電視關掉、去洗澡」。結果讓孩子當時所聽到、看到、摸到、接觸的事物是不相關的。

許多父母擔心孩子的語言發展太慢,不斷努力的尋求「專家」 「老師」來教孩子,而忽略了在家中任何例行性的生活作息,才能適時、隨機給予適當的語言刺激,如此方能真正吸收內化成自己的口語能力。

以下試以一般家庭生活作息為例子,列出可以給予的語言教學,就地取材更不需額外付費,只要爸爸、媽媽您們的用心執行,相信定能有實質效益及額外收穫。

一、收拾玩具時

  1. 利用收納箱或置物櫃,讓孩子學習「玩具分類」,說出玩具名稱和一些相關的詞彙,如:車子要休息了、小熊要睡覺了、娃娃要回家了。「打開」、「放進去」、「關起來」等動作詞亦可邊說邊做。
  2. 空間方位的概念建立與使用詞彙,如:車子放在下面、娃娃放在上面、小熊放在旁邊。
  3. 歸位前,詢問孩子自己的意見,如:娃娃要放哪裡?誰要和小熊一起睡覺?

二、洗澡時

  1. 洗澡是讓寶寶認識自己身體部位的絕佳機會。
  2. 搭配動作的執行,我來抹泡泡→先擦肚子→再來擦手手→還要擦腳腳→臉臉也要洗一洗→…。
  3. 「冷、熱、溫」等抽象性詞彙需要經由親身經驗的感受,來使記憶深刻。
  4. 事前的準備物品、事後的收拾動作,亦可增進孩子的順序推理能力。

三、購物時

  1. 藉由賣場廣告單的視覺線索提示,親子共同事先擬定購物清單。
  2. 使用剪貼遊戲,建立孩子的分類概念,如:「用品區」、「零食區」、「生鮮區」、「冷藏區」、「蔬果區」。
  3. 分類中學習人稱代名詞,如:我的餅乾、爸爸的襪子、媽媽的洗髮精。
  4. 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,衛生紙用完了怎麼辦?電動火車不會動怎麼辦?
  5. 同樣物品不同品牌,詢問孩子意見,學會說「喜歡」、「討厭」、「好看」、「好醜」等抽象之形容詞彙。

四、用餐時

  1. 藉由味覺接觸,學習「酸、甜、苦、辣、甜、鹹」的語詞使用,如:苦瓜苦苦的、媽媽愛吃辣辣的辣椒。
  2. 因應不同食材,而使用不同的餐具,或是加入個人的飲食喜好,如:用湯匙喝湯、媽媽拿筷子夾麵、我拿叉子叉滷蛋、薯條要沾番茄醬、吃水餃要有醬油。
  3. 針對眼前食物做描述的練習,如:炒麵裡有加紅蘿蔔和肉肉、我喜歡吃番茄炒蛋。
  4. 如果是外食,藉由菜單或圖片的呈現,詢問孩子自己的意見,如:水餃要吃幾顆?
  5. 事前的準備物品、事後的收拾動作,亦可增進孩子的順序推理能力及口語能力。
 
 
* 點閱人數 : 2662    |   
* TOP    |   
* 最近更新日期:101-07-04 15:42:48